“健康”是现代人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但却很难对健康下一个确切的定义。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到的健康概念: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的定义进一步修订为“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这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并且和环境和谐相处。心理异常通常是指心理健康水平偏离大多数人的一种异常状态,如一些人格障碍和精神疾病。
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
①智力正常,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③意志健全,能够自制;
④人格完整和谐;
⑤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
⑥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他人交往;
⑦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⑧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咨询
心里咨询是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咨询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心理咨询的对象不仅仅是存在心理问题的人,也包括正常人。
所以我们需要走出误区,正确认识心理咨询。
误区一: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
其实寻求心理咨询的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心理健康的正常人,他们由于在生活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来寻求心理帮助,而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往往要开展心理治疗。
误区二:心理咨询就是聊天
心理咨询的谈话和漫无目的的聊天有本质的不同,除谈话外,心理咨询还会采用其他方法如心理测验、音乐干预等形式来帮助求助者。
误区三:心理咨询会告诉你怎么做
心理咨询的目标不是给求助者提建议,而是让求助者看到自己的问题,认识到自己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误区四:一次咨询就能解决问题
心理问题往往是无法通过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解决的。心理问题解决的时间长短一般而言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求助者的配合程度;二是病程和泛化程度,心理问题形成的时间越长,其对求助者生活的影响越大,解决起来需要的时间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