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休息吗?
有人说这不简单嘛,睡一-觉, 追个剧,刷手机,或者出门去旅行,这不就是休息嘛?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什么你睡到中午起床,反而更加疲惫?为什么你玩了一天手机,反而头昏脑胀?为什么你折腾千里去旅行,回来却是身心俱疲?原因很简单,你真的不休息。这也是我们今天想聊的话题:到底什么才是科学正确的休息?美国硅谷的职业顾问和作家亚历克斯.索勇.金庞认为,把休息和睡觉划上等号,是对休息的最大误解。亚历克斯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和社会学博士,也是斯坦福大学的访问学者。在他多年的调研和企业咨询案例中发现,个人也好,企业也罢,如果能学会刻意休息,就能大幅度提高创造力和生产力。他在自己的新书《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中,明确指出:休息,不仅仅是睡觉,它更是一门科学。可以说,你的休息模式,决定了你的未来。
一、休息的最大误解:睡觉是万能的
很多人对休息的认识,都只停留在睡觉上。我们对睡觉有种谜之执着,认为贝要累了,就可以通过睡觉恢复精力和体事实上,睡觉的功效是因人、医事而异的。对体力劳动者来说,睡觉就是很好的休息。体力劳动者累了一天后,身体内布生了大量酸性物质,在睡觉的过程种,身体能快速地排除体内废物,让肌体得到复原你开了一天会议,写了一天报告,忙完后,你感觉脑袋空空,浑身疼痛,你想赶紧洗个热水澡上床去睡觉。这个时候,恐怕你睡觉也不会感觉特别好。因为对脑力消耗大的人来说,疲惫更多的来自大脑,哪怕睡着了,大脑也是活动的,所以他依然很累。想缓解脑疲劳,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大脑换个事情做。比如运动、慢跑、游泳、骑行,做完这些事,可以让你迅速精神抖擞,活力满满。我们的大脑皮质层有100多亿神经细胞,它们功能不同,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当某个区域活动时,其他区域就在休息。所以,通过改变活动内容,大脑才能得到休息。因此,我们要明白,很多时候,睡觉不是万能的。不同的疲惫,需要不同的休息方式。
二、学会刻意休息,每天专注四小时
网上曾经有句话特别鸡血: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无数人为之疯狂打拼,夜以继日,不敢休息,唯恐自己被时代抛弃。其实呢,越拼越累,成效越低。我们忽略了一个真相,那就是比我们优秀的人,不仅更努力,也更会休息。他们并没有-天24小时都在工作,相反,他们花在工作和重要事情上的时间,往往很短。他们知道在恰当的时间停止工作,选择灵活的休息方式。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早上工作前会散步一小时,然后开始工作,午饭后他还会出去散步两小时。在散步的过程中,他会构思作品的主题,草草记下基本的旋律。美国数学家保罗.哈尔莫斯说过:“我的脑子好像只够每天完成三四小时的真正的工作。人脑的专注力是有限的,盲目在意工作的时长,不懂科学休息,结果只是徒劳。有研究表明,每周的工作时间介于10到20小时,工作效率达到峰值。每周花25小时工作的人,效率并不比只花5小时的人高。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也鼓励学生遵循每天4小时的作息安排。在这个时间内,我们要集中全部精力和脑力,全力以赴。《科学休息》一书中提到:我们都相信世界级的表现来自己一万小时的练习。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这些世界级的表现不仅来自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还有一万两千五百小时的刻意休息。我们要将工作和休息协调起来,花时间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然后积极休息。
三、休息的最高境界:是重新找到人生的激情
现代人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工作占据了太多时间,因此学会科学休息,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科学休息,它包括作息安排,心理调节,保持运动,甚至是玩些深层游戏,恢复我们的活力。J.R.西利说过: “伟人的优秀之处就在于他们善于休息。焦虑、不安、烦恼,这都是软弱的表现。”二战时期,美国统帅艾森豪威尔曾在伦敦周边建立了一个电报局小屋。
在北非登陆战役期间,艾森豪威尔经常-一个人躲在电报局小屋里。他会在里头打打高尔夫,读小说,玩桥牌,享受休息的放松和惬意。在电报局小屋,他禁止手下讨论一切工作。这种做法,是“强制剥离工作”,让自己远离工作,进行休息。
对那些工作强度大,工作不可预见性强的人来说,这种“剥离”必不可少。
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曾在加班三个月后濒临崩溃,心力憔悴。在疗养院修养时,他开始打网球,通过打网球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不专业的他成了第一个掌握上旋击球的美国人。当然了,每个人都可以探索自己的方式,如果你觉得打扫卫生比看电视更能让你放松,得到休息,那就去做吧。休息不再是工作和睡觉之外的奢侈,它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制造机会,刻意进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留出时间去休息,并且捍卫它。我们要高效工作,在周末留出空闲做自己喜欢的事或是体育锻炼,还要规划好资金,安排好工作,为休长假做好准备。卢伯克说过:休息不等于虚度。每次休息,都是为了更好地启航。休息是一种技能,希望你我都能学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