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月11日至6月25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赴南阳“学习革命精神 力行文化扶贫”宣讲团先后来到濮阳市前岳连村、信阳市商城县烈士陵园,洛阳市嵩县民政局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由指导老师胡海洋开展线上“云”会议进行实践指导。队长刘晓戈对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团队成员应实践要求提前学习红色党史故事,对革命精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制作好有关革命精神知识的调查问卷及二维码,用以调查人们对革命精神的了解程度并形成调研报告,确定合适的宣讲路线,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宣讲方案。此外,为了更好的宣传团队还建立了团队的微博、抖音等网络账号,积极开展活动宣传扩大影响力。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6月11日至6月13日,在成员朱士硕的带领下,团队部分人员来到濮阳市前岳连村进行红色党史宣讲活动。在村委会的同意下,成员们在实践期间借用村委会的广播开展每日一篇党史小故事的广播活动。并在村中发放我们准备的红色知识宣传手册,通过通俗易懂的红色故事,引导居民传承红色基因。后期经与前岳连小学校长商议后,团队成员进入校园为三年级的学生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分享活动。宣讲团员从中国共产党的出生、中国共产党的“样子”、中国共产党的理想等方面向小学生们讲述党的历史,同学们都聚精会神的聆听,积极活跃的回答宣讲员提出的问题。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活动结束后,宣讲团全体成员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忘初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丹心长共青山铸,铁骨永留王气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6月14日,成员朱启亚带领队员来到了信阳市商城县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学习,这里的每一个展厅都展示了商城县在革命时期的变化与艰辛。队员们聆听着朱启亚从商城起义背景、意义、范围以及起义成功后对革命取得最后胜利所发挥的巨大贡献的详细解说,看着一张张神情稚嫩却又充满坚毅的烈士照片,为革命志士们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所感染、震撼着,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革命先烈毅然投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中,义无反顾、宁死不屈、英勇献身,用生命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使命越光荣,责任越重大,越需要我们弘扬革命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作为青年学生,更应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大力传播红色文化,锤炼党性修养,赓续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
国家大爱送清凉,弱有所扶更温馨
为向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送去夏日的清凉。6月15日至19日,队长刘晓戈带领团队配合洛阳市嵩县民政局开展“救助 让弱有所扶更温馨”救助活动,并协助开展前期的宣传工作。团队成员不惧酷暑,在炎炎烈日下以开放透明的态度,活泼新颖的形式,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及学校的学生们,了解救助业务流程及救助过程中感人的细节,特殊的工作内容,感染了本次来听讲观看的人们。
作为志愿者的宣讲团成员为有需求而不愿意进站救助的困难群众发放了矿泉水、方便面、火腿肠、面包、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必备物资。同时借此机会向群众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暑期防溺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政策,讲这些向社会广泛传播。之后又进行了持续一周的活动,结束后,我们的宣讲团成员深有感触:“疫情之下,扶贫难度大大增加。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的兜底工作,是困难群众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青年学生要深刻领会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发展社会救助事业贡献力量。”
救助不仅体现国家和政府爱民的大爱理念,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爱护。通过向广大群众深入宣传流浪乞讨管理政策,救助流程,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的社会知晓度,更好的宣传了文化扶贫有关政策。团队成员希望全社会人员共同参与、共同关爱弱势群体。据悉,团队成员还将继续跟随救助站人员进行救助扶贫工作,走访救助家庭,实地感受扶贫政策为群众带来的福利。
“抚平冉冉逝去的光阴,又见过去岁月如歌的年轮。”在这次实践中,成员们不仅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为国家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也体会到当下扶贫工作的细腻以及求助政策的全面性、精准性,不错过每一村每一户,不落下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面对当下,政府扶贫决心更代表着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对于青年一代来说,我们将铭记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继续坚守志愿岗位,传承不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