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行书院
|收藏|设为首页
青年追梦赴基层 知行合一显担当——非遗传承展风采 青春助农向未来
作者:李昆鹏时间:2025-07-01浏览次数: 10

2025年,智行书院两千余名莘莘学子躬身扎根社会基层,以探索之姿发现新知,以求知之心沉淀成长,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本领、砥砺初心、践行使命。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于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号召,6月25日起,豫北医学院智行书院“非遗助农路振兴绘锦图”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荥阳市王村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非遗寻根传薪火 匠心守护铸华章

实践团首先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苌家拳”的官方传承与保护机构--苌家拳传习馆。成员们在这里查阅地方县志和拳谱古籍,专访第八代传承人苌世昌,聆听其对苌家拳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核的深度解读,详细记录拳法源流、核心理论及濒临失传的器械套路(如苌家枪、苌家棍)。在苌世昌悉心指导下,大家沉浸式体验苌家拳基本功训练,从起势到收势,一招一式间,成员们用汗水与热忱,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生力量。镇长王德道谈及苌家拳传承时说道:“苌家拳流传近300年,我们希望吸引更多大学生和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队伍,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生力量,让苌家拳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随后,在蒋头舞狮的核心流传地——王村镇蒋头村,实践团向老艺人朱康生潜心求教,系统学习了蒋头舞狮特有的“高台过桥”“板凳青”“蝎子吐尾”等套路,并用影像设备全程记录下濒临失传的独家套路和制作秘诀。

最后,实践团拜访了省级黄河澄泥砚非遗传承人王玲,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成员们学习了从黄河滩选泥、澄泥过滤、制坯塑形、阴干雕刻到入窑烧制的完整工艺流程,深刻体会“取之于河,成之于火”的匠心与艰辛。在每一道工序的实操体验中,深刻领悟非遗传承人对传统工艺的匠心坚守与执着追求。活动尾声,实践团与黄河澄泥砚展示馆举行了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非遗启蒙润童心 文化火种启新程

为推动非遗文化在少年群体中生根发芽,让传统民俗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乡村儿童成长,实践团在荥阳市王村镇蒋头村大队精心策划了一场“小小醒狮传承人”非遗启蒙活动。队员们将复杂的舞狮技艺拆解为适合儿童认知的趣味环节,和孩子们一起玩你画我猜、非遗知识竞答、舞狮等小游戏,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非遗文化走进童心,既传递了民俗魅力,也为乡村儿童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云端带货拓销路 青春助农绘新章

在深耕非遗传承的文化沃土之余,实践团成员走进当地的“甜蜜百果采摘园”,以直播助农劳动实践为纽带开启乡村产业赋能新探索。成员们身着实践服穿梭果园,深入果园采摘新鲜桃子、李子、草莓等特色农产品,轮番担任主播,通过镜头展示果实品相与果园生态,直播中设置有“水果福袋抽奖”“种植知识问答”等趣味互动环节,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参与。这场云端助农实践中,吸引了上百人在线观看,互动参与,不仅让王村镇的鲜桃、脆李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拓宽销路,更以可视化的田间直播模式,生动展现青年学子用新媒体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智慧。

实践团聚焦王村镇的非遗传承,用行动诠释担当,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这场实践不仅让成员们在知行合一中深化了对“非遗活态传承需扎根民间”的认知,更以“文化传承+产业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印证了青年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价值。当传统技艺与青春创意碰撞,当校园智慧融入乡土发展,新时代大学生正以躬身实践的姿态,在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奏响属于青年一代的担当之音。

 


学生风采
Sincerity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