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基础医学院学业导师郝振华于励学楼A304开展了以“专业课学习指导和文献汇报”为主题的学业指导活动,2024级临床医学1-3班全体同学参加。
会上,郝老师聚焦《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程学习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开放式提问和分类归纳,系统梳理了大家在概念理解、知识整合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难点,并提供了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资源推荐,如做好课前预习-高效听课-及时温故知新等。
文献汇报环节,同学们以病例分析串联课本理论与最新科研进展(如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与诊断技术关联),用流程图拆解实验设计逻辑或思维导图整合课程重点,郝老师逐一点评,提出“增加数据对比维度”“细化实验变量控制”等改进建议。活动最后,郝老师鼓励同学们,希望大家通过任务优先级拆分、碎片化学习管理提升效率,用严谨的思维和扎实的积累,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或科研创新筑牢根基。
10月15日,基础医学院学业导师张乐晶于励学楼B322开展了以“新学期学习规划”为主题的学业指导活动,2024级假肢矫形工程85-86班全体同学参加。
会议伊始,张老师给同学们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她指出,专业课学习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思维三层,如“掌握”类内容为重点,“了解”类无需深钻,大家可通过这三层目标来判断章节重难点,进而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在课程的学习方法上,张老师要求同学们
做好“课前-课中-课后”学习闭环,课前整体浏览教材、标记不懂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课中紧跟老师思路,未听懂内容先标记不钻牛角尖,用笔记本记重点、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最后强化课后巩固,如整理笔记(复习)、给同学讲解知识点(检验理解)、搭建知识框架(串联知识点)、多做题(强化记忆)等。同学们认真聆听,纷纷表示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力争把学习方法落到实处,为新学期专业课的顺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0月16日,智能医学工程学院学业导师张凤玲于弘学楼F202开展了以“ AI 赋能学习”为主题的学业指导活动,2024级生物医学工程80-82班全体同学参加。
活动中,张老师首先从“AI辅助信息高效获取”入手,给同学们介绍了大语言模型在文献阅读与知识梳理中的作用,提出了“AI 辅助基础巩固 + 自主探索深化学习” 策略。针对同学们普遍面临的“代码与数据处理痛点”,张老师重点讲解了AI在专业技能提升中的应用,
在数据可视化方面,她亲身展示了部分AI工具的功能,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快速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直观图表,降低了数据处理的门槛,让同学们对AI的使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活动最后,张老师寄语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要以“AI 为帆,实践为桨”,在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 AI 在学习中的赋能作用,实现学习效率、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的全面进阶。
10月24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业导师王雪于励学楼B305开展了以“生物化学课程学习技巧”为主题的学业指导活动,2024级生物制药137-138班全体同学参加。
会上,王老师首先就《生物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梳理,指出,生化学习更像是编织网,不同代谢就像网的一角,共同组成一张大网,任何一角出现问题都会使整张网出现崩溃的情况,建议对于生化的学习一定要牢固记忆基础代谢流程和重要代谢产物。接着,王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学习建议:一是利用图表和模型,将知识结构视觉化;二是系统化复习,构建结构-功能-意义轴体系;三是进行真题练习与总结,梳理各代谢路径的前后联系织密知识网。最后,王老师寄语同学们,希望大家通过系统地学习、积极实践以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科研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月的专业院系学业导师活动纪实到此就结束啦!少年自有少年狂,谁说年少不轻扬。愿亲爱的智宝们,可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